投资福州

福州新闻网 >> 投资福州 >> 园区介绍 >> 县市区介绍

仓山区

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2-06-17 16:23:35  

  【地理环境】仓山区位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地处福州城区南部,辖整个南台岛,东西长27.3千米,南北宽10.3千米,区域面积146.24平方千米,加上洲地面积逾150平方千米。仓山区四面临江,北隔闽江分别与鼓楼、台江、晋安、马尾、隔江相望东面与马尾港隔海相距7.61海里,南临乌龙江与闽侯长乐相连。

  境内闽江环绕,形成南台岛。闽江在南台岛首尾分而又合,斜贯中部。地貌由平原、丘陵和滩地组成,并以丘陵,平原为主,属丘陵性平原。山丘坡地占全岛面积的1/5。地势北陡,中高、南缓。地表起伏大,丘陵分布在中、西北、东南部,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有翁主山、鬼洞山、妙峰山、高盖山、城门山、清凉山。境内制高点高盖山(海拔202米)位于南台岛中部。由于闽江流速、流向的改变,导致泥沙落淤、堆积,沿江地带沙洲发育,河滩广阔,形成形状各异、面积大小不等的沙洲滩地。

  境内地质主要由中生代熔岩,燕山期入侵岩及第四纪沉积物构成,受到以断裂为主,褶皱为次的构造变动影响,表现在构造特征上岩层成宽缓的隆起和坳陷,褶皱构造由于受以后的岩浆侵入和喷发作用所破坏,表现不明显。而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要是由于位于福州山字型构造的前弧和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北东东向压扭性断裂的交汇处,受上述断裂构造的控制,断裂发育、动力变质作用强烈。福州山字型构造在境内南部通过,沿乌龙江作弧形分布,控制闽江南港河流形态,并在境内南部造成岩层动力变质带。

  境内历史上为福州对外交通口岸,辖内闽江自西向东流经马尾入海。境内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北缘,夏长冬短,暖热湿润,降水丰沛,且有一定的干湿季,土壤母质的风化作用强烈,土壤的富铅化过程比较彻底。地带性土壤主要为红壤,南、北港的滩地、洲地发育的主要是潮土。平原地带因长期经人类开发和耕作,发育的主要为水稻土和沙土。

  境内闽江河段受潮水顶托,坡降平缓,属感潮河段。流域内降水在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间变化也很大。流域年平均径流深957毫米,年均径流量584亿立方米,枯水和丰水年份径流量变幅290~910亿立方米。下游输沙量有增加趋势,洪水期输沙量所占比重相当大。境内河流具有双向流动特征。在涨潮时,闽江径流受潮水顶托,可上溯到河浦、港汊及大小河渠;落潮时,河浦、港汊及河渠的水流又可下泄注入闽江的南、北港。区内主要河道有螺洲河、白湖亭河、义序河。螺洲河由闽江南港的螺洲入口向东流经浦口乾元、葫芦阵与濂浦河相通,全长7千米,自古就有葫芦阵两头潮之说。

  【气候特征】境内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季短而无严寒,夏季长而无酷暑。年太阳总辐射为4379.4兆焦耳/平方米,夏半年大于冬半年。每年春分以后,随着太阳高度角增大和日照时间增长,太阳辐射量也逐渐增大,至7~8月为最高值。此后太阳辐射量开始减少,至12月为最低值。年太阳可照时数年平均为4425.9小时,平均年实照时数1884.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2%,日照年际变化较大。

  境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395.6毫米。降水季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半年(4~9月),6个月的降水量达1026.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3.6%;而冬半年(10月至翌年3月)6个月的降水量为36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6.4%。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2.3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

  境内受闽江河谷谷地地貌的影响,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季东南风、南风频率分别16.6%和14.5%,静风频率为26.9%;冬季东南风和西风频率为11.5%和10.4%,静风频率为23.1%。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最大风速可达31.7米/秒。

  境内季风气候明显,一年内冷暖气流随季节交替,变化明显。一般年份是2月底至4月中旬,春风送暖,西南气流开始入侵境内,常有细雨绵绵,为春雨季节。此时天气阴晴多变,有“春天孩儿脸,一天有三变”之说。4月中旬末,春雨结束,阴雨天减少,可连续出现一段时间的晴朗天气。5月中旬,雨日再次增多,因南、北两股冷暖气流常在境内上空交锋,其锋面时而南移,时而北推,造成多雨天气。因空气潮湿,物品易发霉,又称霉雨季,一般可历时40天。在这期间常有大到暴雨出现,闽江也进入汛期,水位上涨,沿江地带造成洪涝。

  梅雨过后(一般自6月下旬开始)天气晴热,在湿度有利的情况下,对流云发展,午后多雷阵雨,即“哺梨雨”,并有连续3天出现,出现每次雨时比前一天迟一二小时的现象。雷阵雨一般历时短促,降雨强度较大。有的年份,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则天气晴热单调,易造成伏旱。6~9月是台风盛行季节,常有台风影响和袭击境内。当台风正面袭击时,带来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往往拔树毁屋酿成灾害;当台风非正面袭击时,其带来的丰沛降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夏旱和秋旱。9月中旬后,夏季风开始减弱,秋风送爽,暑热渐消。10~11月底,大陆冷高压建立,且日益增强南下,冷空气也逐渐盘踞全境,天气稳定少雨,气温逐渐转凉,秋高气爽,雨水较少,绝对湿度明显减少。12月至次年2月,冷空气势力强大,南下影响次数增多,气温降至一年中最低,天气转为阴晴相间,多晨雾,温度较小。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土地面积14624.39公顷,其中耕地550.98公顷,基本农田面积123.86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0014.67公顷。

  森林资源:林地面积1227.76公顷。森林面积1194.07公顷,其中乔木林1151.85公顷,含非林地绿化在内的其他森林42.22公顷。森林覆盖率8.16%。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7.58万立方米。行政界内湿地总面积175.03公顷。

  【建制沿革】唐代,仓山境域隶属于闽县及侯官县,宋代至明中期分属于闽县和怀安县。明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仓山境域分属闽县和侯官县。以龙峰山和望北台为界,以东属闽县,以西属侯官县。民国2年(1913年)闽县与侯官县合并成立闽侯县,仓山境域属闽侯县。民国6年福州省会警察厅成立,仓山境域行政上属闽侯县和省会警察厅第五署双重管辖。民国34年10月福州市国民政府成立,同时成立仓山区公所。

  1950年1月,林森县(闽侯县)一区的白湖、双湖2个乡划入仓山区,划入面积10多平方千米(同年9月又划出),5月设水上区,辖闽江洪山桥至魁岐水域,面积7平方千米。1955年3月,市郊盖山的美墩、中墩、程厝边、长安、塔仔里、洋洽、新成里、白鹭岭划入,面积3平方千米。同年5月,水上区与仓山区合并。1960年3月,市郊盖山公社划入,面积30多平方千米,次年6月又划出仓山区。1968年9月,仓山区因“文化大革命”运动更名为朝阳区,同时成立革命委员会。1970年2月,郊区朝阳(盖山)公社、建新公社、市红星农场、闽侯县城门公社划入,总面积增至112平方千米,包括整个南台岛,1975年5月又划出朝阳区(仓山区)。1978年4月,朝阳区复名仓山区。全区有4个街道办事处及水上工作办事处,下辖40个居委会。1986年11月成立三叉街街道,1988年5月撤水上工作办事处,成立对湖街道,全区共有6个街道,下辖70个居委会。

  1996年1月,福州市区划调整,晋安区的仓山、盖山、城门、建新、螺洲5个镇划归仓山区,辖区扩至整个南台岛,面积扩至142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2020年,仓山区辖对湖、上渡、仓前、三叉街、下渡、临江、东升、金山共8个街道, 建新、盖山、螺洲、城门、仓山共5个镇。全区共有13个乡级行政区, 92个社区、102个村委会。

仓山区

  【人口】 2020年,全区总户数208287户、户籍人口638663人,流动人口611359人,其中户籍人口比上年620713人增加17950人,净增率28.51‰,平均每户约3人;流动人口比上年567649人增加43710人,同比上升7.7%。人口年龄比例:0至17岁人口为152782人,占23.92%;18岁至34岁人口为127006人,占19.89%;35岁至59岁人口为240780人,占37.70%;60岁以上人口为118095人,占18.49%;男女比例:男性311651人,占48.80%;女性327012人,占51.20%;男比女少15361人。

  自然变动 全区出生人口8083人,出生率 12.84‰;死亡人口3205人,死亡率5.09‰;人口自然增长487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75‰。

  机械变动全区迁入29825人,比上年32590人减少2765人,同比下降8.48%;迁出16753人,比上年17477人减少724人。同比下降4.14%;迁出少于/迁入13072人,人口机械增长率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