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带你深度体验“诗和远方”
在林觉民故居内戴上AR眼镜,游客就能了解每个展厅相应的故事。记者 池远摄
戴上MR眼镜,从烟台山“爱国路2号”一楼出发,身临其境地感受“世界茶港”鼎盛期的繁荣;福州古厝登记系统里每座古厝的建筑档案、现状信息等一目了然,数字化让文化遗产“永生”……如何让闽都文化与当代生活相结合绽放出新光彩?福州以数字化手段聚力赋能,不断加强文物保护,丰富文旅供给,让群众共享数字文旅成果,让闽都文化更好“出圈”。
拓展场景 丰富文旅供给
一到周末,位于冶山春秋园的唐代马球场遗址就热闹起来。
夜幕降临,室外全彩LED透明屏五屏联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下,风雨亭的数字多媒体秀,重现千年前的马球赛。逼真的场景吸引不少市民游客体验AR元宇宙剧本游,一睹马球运动的风采。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数字+”不断拓宽文旅场景,让文旅体验拥有无限可能。记者走访福州多个景区发现,数字化加持下,游客以发掘、探索等方式参与文旅活动成为新潮流。
“找到了,可以合成铁块。”在AR元宇宙剧本游“冶山守护者”里,玩家小杨化身守护者,在冶山多个景点完成任务。通过AR技术还原历史文化场景,实现历史可触碰、景点可交互。
林觉民故居AR互动体验、严复故居VR云游览、明信片上领略“鼓楼十景”……“文旅+数字”推动文旅玩法、内涵和体验全面升级,80个数字应用体验场景让市民游客玩转福州,三坊七巷等4个景区被评为省级智慧景区。
数字文旅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艺术创意与科技手段的相互融合,为演艺精品的诞生提供更为绚丽的舞台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不久前的“五一”假期,荣获“2024福州文旅消费TOP10新场景”的《最忆船政》剧场又成了热门打卡地。作为全国首部折叠渐进式多维体验剧,《最忆船政》以卓越的数字技术和独特的文化体验收获不少游客点赞。
据《最忆船政》制作团队介绍,该剧编创设计阶段就大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演艺呈现时,以信息技术统筹灯光、音响、舞美、机械,多媒体裸眼3D表现惊艳。高科技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目的,就是要让观众能站在当下回望历史,并展望向海图强的未来。
此外,《寻梦闽都》《寻梦·千年闽越》《雀起无声》等一出出以闽都文化为背景、数字化为手段创作的沉浸式演艺也好评如潮。
数字应用 赓续闽都文脉
走进市博物馆,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馆藏精品让人目不暇接,这就是“数字多宝阁”展示平台,平台展示了约百件文物瑰宝。轻点屏幕上的文物图片,它就会“活”起来——文物的高清图片、信息、3D模型立体呈现在屏幕上。经常带孩子来体验的市民陈华怡说:“原先充满距离感的文物,我们只要轻轻一点,就能面对面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这是福州首次使用三维扫描技术采集高精度文物数据,并将文物数字化成果在线上集中展示,让观众通过虚拟互动,零距离了解文物。”福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林馨舟说,他们还将对160件馆藏珍品进行3D建模、对360件藏品进行2D高清拍摄及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将陆续运用到线上展示中。
数字化正在文保领域的每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物资源借助数字化创新记录方式和保存手段,同时打破时空限制,以鲜活、生动的形式展示在大家眼前,实现从文物到场景的跨越。
修缮后的梁厝街区梁敬玖宅,成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展示馆,游客可利用VR技术欣赏中国的代表性世界遗产;作为全国首套全功能古厝保护宣传平台,“鼓楼数字古厝”不仅设置了“文物建筑电子身份证”,还打造了全国首个AI古厝地图,搭载了古厝导览系统,方便游客游览古厝……
先进的技术和新锐的力量,研究古老的岁月,展现悠远的文明。如今,考古现场不只有洛阳铲、刷子等传统工具,也有无人机、三维扫描仪、海底剖面仪等高科技设备,考古发掘、整理、研究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昙石山遗址使用无人机航拍等技术;省内首次运用探地雷达对长乐仙岐古城展开勘探;在定海湾一号、碗礁一号等重要古代沉船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中,海洋物探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福州把考古探索、文献研究同数字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深化考古成果内涵,推动文物保护和研究利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文物和智慧博物馆“崛起”,闽都往昔风华在数字化手段推动下尽“数”显现。
智能体验 感受城市文化
不少市民点赞,数字技术已运用至借阅的每一个环节:借书可选择市图书馆的“榕图速递”服务,实现网上借书、快递到家;看书可选择“数字阅读平台”小程序,在线阅读;逛图书馆可选择“智慧导览”,线上云游图书馆。
不止于智慧阅读,数字应用可提供全面的文化文旅服务。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采用幻影成像、体感互动等技术,为市民带来动静结合、视听融合的非遗文化体验。晋安文化记忆馆将古厝传统美学与裸眼3D、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完美融合,创新打造文化物产记忆墙。
目前,福州文化场馆全部建有数字平台,实现一码参与阅读、展览、演出、培训、赛事、非遗体验等。文化惠民“七进”、公益培训、文化赛事、展览展示、志愿服务等群文活动均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市民游客感受城市文化的方式再升级。
热爱健身的市民王安瑜在福山郊野公园通过智慧步道系统,以运动打卡方式换取绿色能量,解锁智能座椅的手机充电功能。在西湖公园,市民汪钧对智能打卡屏评价颇高:“实景地图看起来很方便,还有互动游戏,我比较喜欢古诗填字。”
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化再表达,三坊七巷、“闽江之心”被打造为触手可及的文化元宇宙场景,游客足不出户便可观看福元宇宙RAR演绎秀,参与AR游园会等多维沉浸式体验。
鼓楼智脑设置“有声鼓楼”专栏,实现一机游鼓楼,鼓楼区各景区、公园、非遗场馆等点位图应有尽有,还有讲解及视频服务、大咖说、声影库、AR游、看一看等功能。
依托数字技术,福州不断探索闽都文化的创新性表达,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创新。(记者 燕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