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福州

福州新闻网 >> 投资福州 >> 榕城要闻

福州可持续发展经验走进上海世界会客厅

来源:福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30 15:58:38  

福州可持续发展经验走进上海世界会客厅——

我们来分享,更是来学习

福州可持续发展经验走进上海世界会客厅2023城市高质量发展市长论坛暨市长培训40周年活动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行。记者 郑帅 摄

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要以宏大的历史观去看问题,也要在现实的经纬度去找办法。29日,来自全国31个城市的市长代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上海黄浦江畔的世界会客厅,参加2023城市高质量发展市长论坛暨市长培训40周年活动,互相交流、互促发展。

作为唯一获得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的中国城市,福州围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主题,分享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我们带着经验来交流

城市发展进程加快,福州面临哪些挑战?基础设施老化、内涝隐患……这些挑战并非福州独有,面对共性问题,如何因地制宜?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全要素保障,持续推进城中村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水系综合治理等工作,推动城市开发建设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

在分享中,福州通过4个案例见微知著:

第一个案例:水系综合治理

福州是国内水网平均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汛期长、台风多、雨量大,城市内涝隐患突出。怎么治水?福州在全国首创水系联排联调机制,实行“8个1”,即:制定1套制度,出台全域治水等系统性文件,强化顶层设计;成立1个“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将原隶属建设局、水利局、城管委等部门的涉水机构进行整合,实现联排联调;打造1个“城区水系联排联调智慧平台”,实行“多水合一,库湖河网厂站”一体化管理,构建智慧中枢;绘制1张城市防涝应急指挥图,实现互联互通;申报1个试点,构建海绵城市体系;建设1批工程,完善“大、中、小、微”排水系统;完善1套抢险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建立1个市纪委监委牵头的“6+X”督查机制,督促工作落实。

今夏,“杜苏芮”“海葵”台风相继来袭,福州城区持续性强降雨突破历史极值,得益于近年来的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和联排联调,实现了城区积水8小时消退、13小时全面恢复城市交通,无人员伤亡的成效,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国家防总、国家应急管理部高度肯定。

第二个案例:保障性安居工程

红星排尾地块曾是福州二环以内最大的旧屋区,集聚了福州市旧改、棚改的典型要素,归纳起来就是:6个“最”、3个“乱”、3个“没有”。即旧改体量最庞大、区域位置最中心、困难群众最聚集、消防隐患最突出、矛盾纠纷最复杂、改造意愿最强烈;片区布局散乱、环境卫生脏乱、治安管理混乱;没有通畅的街巷通道、没有完善的排水管网、没有基本市政绿化配套。

“硬骨头”必须啃下来!福州坚持“四个统筹”“七个同步”,即统筹全市资金使用、力量调配、居民安置、任务分工,坚持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招商引资、手续报批、征地拆迁、配套建设、安置房建设等七项工作同步开展,实现项目仅两个月签约率96%、一年内完成拆迁、一年半安置房和商品房用地全部出让。

项目采用“安置型商品房”模式,安置房用地公开出让,安置房与商品房统一设计、开发、建设、验收,提高安置房品质,缩短建设周期,实现了同地块安置房与商品房同品质、同配套、同管理。

第三个案例:街区有机更新

中山街区城市更新项目位于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范围内,总面积约130亩,涉及23个单位小区,惠及群众8874户2.5万人,改造起来,难度不小!

突出综合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智慧智能创新、管理服务创新,福州从构建“完整街区”的角度,统筹推进业态、功能、文化、品质的综合提升;创新推出“古厝长制”和古厝保护志愿者服务机制,首创“居民恳谈日”“参与式预算”微实事协商等机制;将中山街区改造作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建设的一大试点,通过“一家物业、一揽总包、一元服务、一流管理”,实现集约化、扁平化运作,提升整个片区的物业服务水平。

第四个案例:打造城市智脑

福州全力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实践,大力推动“数字福州”发展,积极打造“城市智脑”指挥体系,将楼宇、人口、市场主体以及道路街巷、花草树木等全部载入到元宇宙空间,划分多个网格,高标准建设水、电、能源、交通、管网等智能化基础设施,在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安装智能探头、智能烟感等物联感知设备,动态采集生态环境、人员活动、安全监测等数据,实现社会治理从“人管”转向“智管”。

我们带着问题来取经

福州获奖之后,应该如何更好地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活动中,上海市、深圳市、苏州市、青岛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先后分享了各自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福州带着问题,向兄弟城市取经。

在分享中,我们看到了思路的转变——

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快速发展起来的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大、存量建筑多、居住条件差,早期城市更新工作着眼于住房解困和城市建设,以旧区改造为主要形式和重要推动力。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更好地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上海于2022年9月成立“两旧一村”改造工作专班,加快推进零星旧改、小梁薄板等旧住房成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工作,用10年时间,分3个阶段全面完成。

在分享中,我们看到了系统的思维——

深圳坚持把综合管廊建设作为城市重要“里子”工程、“良心”工程,坚持前瞻性布局、系统化推进、专业化运营,因地制宜、有序有力加快项目建设,着力破解管廊建设难、管线入廊难、实际运营难问题。目前,全市累计在建综合管廊257公里,建成管廊185公里,运营管廊31公里,入廊管线820公里,形成了干支结合的城市地下“大动脉”,为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分享中,我们看到了文化的自信——

大理市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全国唯一拥有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州市。他们十分珍惜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把城乡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作为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两个结合”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创新开展历史文化资源区域性整体保护,发挥历史文化资源效益,打造了古生科技小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喜洲模式、沙溪历史文化保护国际化合作模式等活化利用案例。

……

(记者 蒋雅琛 谢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