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福州

福州新闻网 >> 投资福州 >> 榕城要闻

激活基层组织 建设过硬支部

来源:福州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11-17 10:12:17  

  中共晋安区委书记 刘卓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晋安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建设过硬支部,关键在于抓基础强内力。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关键是打造一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党员干部队伍。打造有领航力的党支部班子。着眼明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逐村逐社区分析班子现状,按照不低于1:2的比例建立完善后备人才库,形成村级干部队伍源头活水。强化区、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包点责任制,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力度,确保每年按照不低于7%的比例倒排整顿对象。探索建立、推行基层党组织星级管理考评机制,通过评定五星级党支部,立标杆、强引领,激发基层党支部生机与活力。配强有带动力的支部书记。对支部书记实行目标管理,公开承诺践诺,对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成效不明显、履职不到位的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调整。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教学”方式,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届任期内全覆盖轮训。定期举办“书记讲坛”,通过主题演讲、心得分享、述说身边事等形式,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能力。继续选派驻村任职和驻村蹲点干部,对履职表现不佳的实行召回制。建设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党员活动日、党费收缴管理等制度落实情况的定期督导,推动党建工作落细落小。激发党员干劲,在村(社区)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在机关开展一线考察党员工作,通过亮牌示范、动态管理,营造比学赶超、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建设过硬支部,核心在于抓创新激活力。创新是基层党建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要运用创新思维,把党支部建设的思路、目标和要求清晰地反映出来,把党员思想、智慧和力量有效地凝聚起来。创新思路谋新局。注重敞开大门抓党建。有序加强村(社区)党员活动、党员服务功能区建设,建成一批高质量、有特色、实用性强的乡镇(街道)党校和教学点。在工业园区、创客空间、商务楼宇和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3个~4个不同类别的党群服务中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注重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推进党建工作。依托“党员e家”平台,开展网上办公、缴纳党费、转接组织关系、学习培训等工作;依托社区微信公众号,打造线上公开课、线上自学区、线上展示区,加强党员在线教育管理。创新机制解难题。针对“两新”组织覆盖难问题,加快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同步推动、“两代表一委员”评选条件前置,社会组织和党组织同步孵化、同步建立、同步年检和同步等级评估工作机制,不断扩大“两新”组织“两个覆盖”。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问题,扎实推进党组织和党员信息采集工作,探索把党小组建在小区、楼栋、自然村,设置党员中心户,通过结对联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群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载体添活力。大力开展党员活动日“合聚变”行动,切实发挥资源整合、力量统筹作用,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深入推进街道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共建互补活动。实施党员“五彩志愿”服务,推行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按照“群众点菜、党员买单”的方式,打造纳凉党课、爱绿护绿、爱河护河等一批常态开展、影响较大、群众欢迎的党员志愿服务品牌。

  建设过硬支部,根本在于抓融合提实效。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作。要运用“海绵”般的融合思维,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统筹融合,达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面推进“党建+发展”。围绕服务保障中心工作,健全一线临时党组织和党员攻坚队、党员服务团等党员发挥作用机制,推广“支部+公司(基地、协会)”的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破解党建和中心工作“两张皮”问题。结合晋安实际,深入开展平原城区与北峰山区“支部共建·干群结亲”活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推进“党建+治理”。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构筑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主委员会为主体、物业公司为依托,实施支部引领、业主自治、物业服务、群众参与的“三方融合、四位一体”格局。深入开展党员服务综治平安建设“合聚变”活动,广泛凝聚综治平安建设合力,确保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取得新成效。加快推进“党建+民生”。建立民生普惠机制,扎实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乡镇干部驻村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切实把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组织活动延伸到水系综合治理、交通拥堵治理、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一线,融入现代都市农业、北峰山区旅游产业,发挥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做”的党群共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