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福州

福州新闻网 >> 投资福州 >> 榕城要闻

提速项目建设 感受福州“蓝色风采”

来源:福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31 17:30:28  

提速项目建设 感受福州“蓝色风采”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举办,最新海洋科技装备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观。

10月,福州再一次聚集世界的目光——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此成功举办,汇聚航海最新装备、最新技术、最新理念。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悠久的造船历史和深厚的海洋文化。会场内,“海上福州”建设成果在聚光灯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会场外,一大批项目施工正酣,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让我们走进“海上福州”项目建设现场,感受福州“蓝色风采”。

提速项目建设 感受福州“蓝色风采”马尾造船厂全景。

从一个基地建设

看海洋渔业升级

这是记者第三次走进位于连江粗芦岛的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2021年,名为启航大道的疏港路还是一片黄土,母港一期刚完成招投标,这个国家级的远洋渔业基地还未显露雏形。

2022年,启航大道竣工投用,母港一期正在建设连接3号~6号4个码头泊位的栈桥。栈桥不断向海面延伸,定位码头的具体位置。

如今,母港一期3号~6号码头工程已经显露雏形,3号、4号码头正朝着11月底完工的目标加速推进;按照计划,5号、6号码头也将于年底完工。

今年以来,渔业基地建设指挥部紧扣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全面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动“党建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行动,领导、干部日夜蹲守建设现场,组织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夜以继日进行施工,全力推动母港一期和关边检区等项目建设进展。

“为了码头工程建成后能够尽快投入使用,我们也同步推进关边检区、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未来远洋捕捞船只在码头靠岸,经过海关查验后,可直接进入冻库或交易中心交易。”连江县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服务中心主任何宗敏介绍,目前关边检区查验大楼已经封顶,进行内部砌筑,交易中心正加快打桩工作。

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全力以赴提速34项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51.72亿元。纵二路已经竣工,人才公寓主体已经封顶。与此同时,坚持“以链招商”,已经筛选12家企业入园,总投资77.6亿元。宏东智慧冷链仓储中心、鸿华金枪鱼加工产业园、正冠南极磷虾产业园等项目已经进场开展临设施工。

作为全国第三个远洋渔业基地,粗芦岛建设将带动福州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按照“一岛两基地三高地”建设部署,未来粗芦岛不仅将成为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福州国际水产品集散交易基地,还将打造成海洋生物、海工装备、数智渔业科创高地。

粗芦岛的建设是福州现代渔业奋力“走出去”的生动缩影。2022年福州渔业产值675亿元,居全国第一,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

在福州,宏东渔业等本土企业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在海外投资建设远洋渔业基地,让渔获跨越大洋,在福州中转、加工,进而行销全国甚至全球。马尾的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是全国最大远洋渔业集散地之一,年交易量超300万吨。在福清,福州港松下港区元洪码头正迎来远洋渔获靠岸高峰期,助力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

福州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在向更远处拓展的同时,也向着更深处挺进。福州大力发展深远海工业化养殖,推进“百台万吨”工程,目前全市海域已下水11台(套)深远海养殖平台,投放、投产数均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智慧牧场。

提速项目建设 感受福州“蓝色风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科技研发大楼主体接近完工。(项目方供图)

从一个技改项目

看海洋装备升级

福建造船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已经有“海舟以福建为上”的美誉;清末,船政在福州马尾诞生,开启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如今,福建在闽江口、三都澳等地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催生了千亿级海洋装备集群。

闽江入海口的粗芦岛西南侧,乌猪水道旁的马尾造船适应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正酣,100余名工人抓紧施工,数十台机械开展作业,现场忙碌而有序。

在各参建单位的努力下,陆域工程已于今年上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水工工程于今年7月开工,经过数月建设,已经完成工程总量的约65%,正朝着年底竣工、明年初投用的目标迈进。

水工工程主要建设1个5000吨级下水滑道、1个3万吨级滚装泊位。“下水滑道主要用于新造船舶下水,滚装泊位则主要用于海上风电导管架等产品出运。”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新增了一条船舶总装下水的生产线,也优化了钢构产品出运条件,在提高安全系数的同时降低成本,以便适应马尾造船不断提升的造船产能和不断拓展的海上风电业务需求。

马尾造船适应性技术改造项目折射出当前海洋装备的旺盛需求。

“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井喷势头,带动了国内造船业的发展。”此前,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汽车运输滚装船(PCTC)项目负责人谭亲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目前马尾造船正抢抓发展机遇,建设最大装车量可达7500辆的LNG滚装船。

“双碳”背景下,除了造船业,同样蓬勃发展的还有海上风电产业。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落地江阴港,一项项令人瞩目的纪录,带动中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跨越发展;兴化湾、长乐外海等海上风电连片开发项目,也让福州海上风电产业加速发展。

竞逐“蓝色生产力”,还有不少福州企业正摩拳擦掌。由福建鑫丰船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科技研发大楼主体已接近完工,企业负责人卢统锋告诉记者,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研发相应的海工装备,提升企业竞争力。该研发大楼位于连江县黄岐镇东城西路古石造福新村旁,2022年7月开工建设,投资1亿多元,主要用于装备研发及办公、住宿。

作为深耕海洋渔业的“老船长”,卢统锋很早就敏锐地感知到海洋装备的前景。福州启动“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平台项目后,对深海养殖装备的需求随之而来,卢统锋顺势而为,决定自主研发建造一座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平台。2021年5月,“定海湾1号”正式投用,成为连江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深远海海鱼机械化养殖平台之一。此后,“定海湾2号”投用,大黄鱼又添一“智能家居”。

提速项目建设 感受福州“蓝色风采”游客参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从一个文化节目

看海洋文化活力

随着船政世遗大型文艺表演中心项目不断推进,全国首台船政历史题材立体演艺秀、首场海洋强国多维体验剧——《最忆船政》的神秘面纱也逐渐揭开。日前,《最忆船政》推出20多分钟的序幕片段,获得观演嘉宾的一致好评。

“《最忆船政》是一个以船政历史为背景,以向海图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暗藏主线,弘扬正能量、弘扬爱国主义的实景演绎剧目。”《最忆船政》历史文化顾问陈悦介绍,该剧目约70分钟,融入大量最新的舞台表演形式和技术。

作为福州文旅新名片,《最忆船政》选址中国船政文化城机修车间,将在有限空间内打造中国首座折叠渐进式剧场。

船政文化是福建海洋文化中最耀眼的名片之一。随着中国船政文化城核心区开园迎客,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经过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的古建筑保护群,感受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奋斗足迹。中国船政文化城也成为海洋文化、海洋文明交流的重要场地。首届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举办期间,世界海洋文明交流互鉴论坛就在中国船政文化城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探海洋文明的独特魅力。

从距今约6500年的平潭壳丘头遗址,到17世纪福清黄檗禅师东渡日本,再到19世纪英国运茶船“卡蒂萨克号”造访福州……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以海为媒,交流互鉴的故事,展现福建、福州海洋文化的历史底蕴与活力。

深厚的海洋文化也给了福州大力发展海洋文旅经济的底气。以项目带动,福州正不断促进带有海洋文化元素的文旅融合发展。在闽清,以陶瓷文化和海丝文化打造的“瓷天下·海丝谷”不断提档升级,已成为闽清县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连江,正以创建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为载体,推进海洋经济三产融合;在长乐,带着福州人儿时记忆的下沙海滨度假村重新开放,成为新的热门打卡点……(记者 冯雪珠/文 池远/摄)

提速项目建设 感受福州“蓝色风采”